免费的不一定是最贵的,但是免费的往往意味着要付出别的代价,这甄别和权衡这种代价的难度和门槛是最高的。
相对应于现在的成熟的法律和商业规则,权益受到的保护也是最弱的。
因此,一般来说,免费的,意味着选择风险也是最大的。
收费的产品,以价格作为付出代价的衡量值,这是商业社会中非常成熟的模式。金钱和价格之所以诞生,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为了标准化统一化这种物质和服务交换的代价度量,相应的,其配套的法律法规,商业规则也非常成熟,其代价度量也一目了然,可以轻易被绝大多数人明确识别。
而免费的模式,相对其代价是隐性的,不容易甄别的,这就使得大多数用户未必能够明确了解和识别,同时由于没有消费关系,加之硬性的,认知不对等的使用协议,大多数用户的权益在现阶段是比较难以保障的。
最重要的是,免费容易导致消费者用消费力投票的功用的部分消失。用户群体无法以自己的选择取向和自己的喜好去完全决定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未来。
初期看来肯定没什么,但是长远来看,如果大行其道,占据主流,这就和不是公民一人一票投出来的政府是一样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历史上曾经有一种对社会某一阶层人民的全免费的社会形态和商业模式:
阶层A的人民,可以免费从阶层B的人民那里免费获取一切,全免费。不过代价是,阶层B给什么阶层A就只能拿到什么,而阶层A付出的代价是:自由。这种社会形态叫奴隶制社会,阶层A称为奴隶,阶层B称为奴隶主。奴隶是属于(belong)奴隶主的。
需要注意的是,我虽然谈到了奴隶社会,但并不是说奴隶社会和现代的免费模式是一回事,我只是指出,其中也有那么一点相似点:
当你接受商家免费提供给你的产品和服务,那你就不是他们的客户,而是他们的产品。
虽然我们也常说:“这个客户属于某个商家”,但是和“这个产品属于某个商家”中的属于不是一个概念,产品这个“属于(belong)”恐怕是更接近所有权的概念。
对用户来说,“免费”的定价模式真的好吗?
付费时代顾客被称为上帝,免费时代用户被称为资产,更直白一些就是免费的打工仔。
以 360 为例,奇虎高举免费大旗搞残了互联网安全界,通过软件管家、网址导航以及搜索分成等赚钱,用户在软件管家下载安装的每一个软件、在浏览器首页打开的每一个链接、每一次搜索都为奇虎贡献了大量的人民币,撑起了奇虎如今100 亿美元的市值,不仅如此,奇虎还可以在网址导航的搜索条旁边加上“小米返修”、“金山泄密”之类的搜索关键词,再以红字凸显,就能引诱大量用户点击该关键词,继而使该词登上热词排行榜,无论事实如何,以此达到打击竞争对手的目的,也就是说奇虎不靠向用户收费赚钱,它靠用户为它打工赚钱,而这一切,用户付出巨大代价都分文未得。
再如知乎。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浪之类的门户网站,它们的内容都靠编辑贡献,编辑们每月都是有工资的,年底还有奖金,知乎这类网站则不同,它靠用户无偿提供大量优质内容,缔造出知乎如今的繁华,而这一切,知乎都分文未付。你想一下,你为某个企业打工,为其创造出大量的利润,该企业却一毛钱都没有付给你。
还有网购时为了包邮购买了更多的商品,在超市为了赠品选择了更贵的商品等等。
商业/交易行为一般都利弊相伴,免费容易使人们忽略不利的一面,误认为免费产品大大高于它的实际价值,造成情绪冲动,易做出不理性的选择。
免费的不一定是最贵的,但免费是有成本的。